优鞋网,最新Sneaker潮鞋资讯分享!

手机端

没有97,港片也会没落,看洪金宝和刘家良就知道了

时间:2023-02-21 13:31:42编辑:优鞋网

港片日薄西山,已是不争的事实。

可总有人把港片的衰落全推给90金融危机和97回归,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且不全面的。

起初内地对港片并没有多少限制,反而对他们很宽容,看《赌神2》就知道了。

《赌神2》无论角色、内容、思想都是极度不正确的,导演王晶,投资人向华强,以及片中的一众演员至今还能在内地拍戏,那就说明大陆对他们确实宽宏大量。

那么港片究竟因何而没落呢?以洪金宝和刘家良为例便知,他们两人是港片七八十年代辉煌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极具港味的导演,具有说服力。

洪金宝是变得太多让港片走入了死胡同。

《富贵列车》是洪金宝为数不多的多线叙事的片子。

如果香港电影当年多些这种尝试,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势头就可以延续的很远,而不至于昙花一现。

也许香港电影也会像好莱坞一样出现新好莱坞,有更多的徐克、许鞍华、余允抗,彻底改变香港电影。

所以即使没有90亚洲金融危机,97大事件,香港电影也会在90年代后期极速衰退。

因为他们没有新东西了,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从群星荟萃的《富贵列车》中就可以看出来。

开头四条线并行,只是坚持了不到半小时就回归到了单线叙事的功夫喜剧的老套路上,至此插科打诨到完。

而且片中尽显小家子气与寒酸相。

一部大投资、多明星的西部片竟然连一处大场面都没有。

镜头也尽是中全景,几乎没有远景和航拍,因为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没有那么多大地方任电影随意发挥。

如果《富贵列车》能够在内地取景拍摄,这部电影的质量绝对会再上好几个台阶。

到最后也不至于一个镇子只有几户人家,一个远景扫过去,一览无余,那种大漠孤烟直,万径人踪灭的气势恢宏在香港是拍不出来的。

80年代中期,港片正处“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鼎盛时期,还能容忍不断地重复。

《富贵列车》上映后只是败给了《英雄本色》,但一部两地合拍的《南北少林》就轻易打破了港片的票房格局。

可港片看到这种变化之后又做了什么?

一味地跟风,把一种类型拍到死,导致其他类型消失或沦为小众。

李连杰火了就使劲拍功夫片,群星戏有钱赚就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但这种模式也不是什么创新,而是复古七八十年代,导致现在只剩警匪片。

最典型的导演就是王晶,属于洪金宝们中的一员。

如果他没有把赌神系列、鹿鼎记系列、逃学威龙系列、追女仔系列拍到拍无可拍,也许烂片之王的名头也不会这么响。

港片的繁荣是工业化的结果,港片的日渐式微也是繁荣带来的不思进取的必然结局,因此不要人云亦云的怨怪97之后再无港片了。

刘家良是根本不变让港片道尽途穷。

1980年,成龙的《师弟出马》开头就是一段舞狮,但成龙不讲究什么规矩,好看有趣就行。

经典的邵氏推拉镜头,从头打到尾的充实感,《师弟出马》即使放到现在也不能被称作烂片。

只是影片中成龙这个角色前后的割裂感太大了。

前20分钟是苦大仇深,武学不济的笨小孩,从开始出门找大师兄后一下子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乐天派,武功颇高的奇才,好似两个人。

剧情简单到仿佛没有故事,全靠巧思和杂耍撑着。

但比在罗维时期拍得烂片强多了,也比邵氏只在棚内拍摄的局促强多了,更比之前强调师傅大于天的功夫片强多了。

这是成龙对于以前港片的创新,走出舒适圈这一步太重要,《师弟出马》不愧是香港开埠以来首部破千万票房的电影。

其实,成龙这一路走来,从功夫喜剧到时装动作喜剧,都是在模仿别人。

但他可以一直学习到有了自己的风格,学成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而这种学习的精神正是现在的电影所欠缺的。

同样,刘家良也没有这种学习的精神。

《师弟出马》的第二年,刘家良就推出了《武馆》,一开篇就是一段讲什么是舞狮规矩的介绍,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

可刘家良终究是过时了,票房虽位列当年票房榜第十,但前九全部是娱乐、看点、搞怪、猎奇兼具的电影,只有《武馆》一部正经电影。

《武馆》前一年的《少林搭棚大师》就能看出刘家良的落后和守旧,固执地认为功夫片就应该一本正经。

《少林搭棚大师》是一部没有故事可言,全靠奇技淫巧堆叠起来的电影,胜在硬桥硬马的功夫,但这种电影注定会被淘汰,因为电影不止看创意,也要有内容和技法。

难怪以李连杰为代表的内地功夫片进入香港之后,港产功夫片就式微了,因为看过大场面就不会习惯邵氏逼仄的摄影棚了。

1982年,李连杰的《少林寺》杀入香港电影市场,刘家良的《十八般武艺》被打得一败涂地。

自此之后刘家良只有1986年借助李连杰主演的《南北少林》和1988年凭借周润发主演的《老虎出更》进入过年度票房榜前十,这也是他唯二破千万票房的电影。

如果全凭刘家良自己的招牌,他票房最高的电影是1982年的《十八般武艺》,票房只有900多万,这已经是他从影以来最好的成绩了。

1994年的《醉拳3》后,刘家良因身体原因隐退,千禧年后被方逸华邀请出山,但那时的电影市场早已不是刘家良的天下了。

难怪80年代后刘家班就不再一统天下了。

因为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的动作更加快速凌厉,更加漂亮飘逸,他们的故事也不再是守旧的封建礼制,更加开放包容。

而刘家良的功夫片则一直是两套故事模式,傻小子闯荡江湖拜师学艺后手刃敌人或一代宗师很愤怒,经历挫折后幡然醒悟,从未变过。

洪金宝的变是创新一个类型后,榨干这个类型的最后一滴的剩余价值。

如《鬼打鬼》带火了灵幻片,洪金宝就开始拍《人吓人》《人吓鬼》《鬼咬鬼》,从年度票房第四跌到连前十都进不去。

五福星系列受热捧后,接连推出《奇谋妙计五福星》《夏日福星》《福星高照》《五福星撞鬼》,评分一路下滑,从7.9降到6.5。

刘家良的不变是拍了一个题材就一直拍这个题材。

如《少林三十六房》票房大卖296万后,刘家良就一直延续此模式。

《烂头何》《疯猴》《少林搭棚大师》《武馆》都是傻小子闯荡江湖拜师学艺后手刃敌人或一代宗师很愤怒,经历挫折后幡然醒悟。

由此可见,正是洪金宝们和刘家良们的这种变与不变让港片成为时代的记忆。

毕竟不论在什么时候,电影的广大受众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又怎么愿意天天看一样的电影还要被人教育呢?

如今的主旋律就是当初的刘家班和洪家班,再不变,命运也跟刘家班与洪家班一样,红一时可以,红很久就得变。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