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鞋网,最新Sneaker潮鞋资讯分享!

手机端

娱乐圈变味了:缺乏人才、审美疲劳、综艺节目搞成“综N代”

时间:2023-02-20 12:25:59编辑:优鞋网

当下的综艺市场,无论是广电媒体重磅推出的综艺节目还是网络平台倾力打造的自制综艺,一旦某档节目在首季播出后成为了爆款综艺,其就拥有了稳定的受众基础和雄厚的资本保障,实现了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随后,为了满足万千观众对节目的热切期待,第二季、第三季甚至第 N 季便纷至沓来,这已经成为众多制作方和平台方持续开发综艺节目的必由之路。由此,便诞生了“综 N 代”一词,其含义主要是指电视台或网络视听平台等节目制作商把市场反响较好的名牌节目进行再度开发的综艺节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综 N 代”节目已经发展成为综艺市场上的主力军,但许多综艺节目常常逃脱不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口碑舆论,尤其是一些王牌季播综艺节目在近年来已经呈现出明显颓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现状就像一把悬挂在“综 N 代”节目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究其根源,就在于节目创新力不足,从而导致“综 N 代”节目纷纷陷入创新困境。因此,如何保持良好口碑和稳固受众群,在原有节目模式中不断寻找创新点和引爆点,确保节目在前期编排和后期制作上都能新意迭出,是“综 N 代”节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综 N 代”节目所面临的外部危机和内部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风险:政策高压与“内卷”式竞争同在

一方面,为进一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广电总局在 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播出提出了严格要求。《通知》明确指出,网络视听节目要坚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把好政治关、价值关、审美关,实行统筹管理。

网络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网络视听内容与电视节目内容的监管尺度将趋向统一。后来,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了坚持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的监管要求,并指出要对一些文艺节目出现的影视明星过多、追星炒星、泛娱乐化、高价片酬、收视率(点击率)造假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纠正,从而维护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而后,广电总局在 2022 年 3 月 30 日发布的《关于 2021 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着力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其中就包括加强综艺节目管理,坚决整治炒星追星乱象,并开展全国性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整治。

由此可见,政策规制的持续高压以及不可预见性给“综 N 代”节目的创新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综艺节目的违规风险和成本将不断加大,轻则受到广电总局的警告或整改,重则将对节目实施停播或下架处理。另一方面,在长久高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政府部门的严肃规制和积极引导下,网络综艺节目开始逐渐走向整肃提质、有序平稳、理性生态化发展的深耕挖潜阶段。

尤其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异军突起成为综艺市场上的一股清流,在中国的电视和网络荧屏上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风潮。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北京卫视的《非凡匠心》、广东卫视的《技惊四座》、浙江卫视的《万里走单骑》等节目,以非常惊艳的表现得到了市场效果和受众口碑的双重认可。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爆无疑对其他“综 N 代”节目的市场份额产生了巨大冲击,因而不得不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寻求变革之策、创新之举。各大视听平台纷纷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和粉丝社群圈层,着重打造一批关切社会民生、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彰显人文关怀、传递正能量的综艺节目。

在综艺市场的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下,“综 N 代”节目也开始主动融进思想文化元素和发挥价值引领正能量功能,主动加强“研评”,提升内容品质,打造精品佳作。由此,“综 N 代”节目已经成为形塑网络视听平台风格的独特标识,并逐渐进入到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内卷时代”,因而其市场竞争也更趋激烈。

二、内部危机:创新乏力与人才流失并现

在节目形态上,中国综艺节目从 1981 年发展至今,似乎存在一种颠扑不破的怪圈效应:每当某一类型的综艺节目产生了现象级的收视热潮和关注热度之后,众多视听平台便会随即开始竞相跟风模仿,等到追随者增加到一定程度引发市场饱和之后,该类型的节目便会面临被市场淘汰和被受众批评的危机,直到在这种夹逼之下出现了另一种新类型的节目来填补生态圈的空缺,并开始下一轮几乎相同的恶性循环。在电视综艺节目和网络综艺节目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题材相似、内容同质的现象。比如偶像选秀类、竞技挑战类、喜剧竞赛类、情感婚恋类、户外竞技类、生活体验类、科技类、文化类以及脱口秀节目等等。

同时,不同平台制作的同一类型的综艺节目时常会出现类似的情节设置和相同的游戏环节,这一现象在“综 N 代”节目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其实,情节设置剧本化、节目模式固定化、节目内容泛娱乐化、炒作明星话题等问题在综艺节目中已经屡见不鲜,这直接反映出了“综 N 代”节目在内容革新方面持续创新力不足,很难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部分综艺节目为了求变图新甚至利用人性中的潜在弱点,一味地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在点击量的狂飙飞涨中迷失自我,丧失了对于社会责任的坚守,使节目所呈现的价值观逐渐发生扭曲,最终也就丧失了市场的主导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常驻嘉宾频繁换血和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对于“综N 代”节目来说也是巨大的隐患之一。

其一,受众对那些综艺感十足、个性鲜明的原班人马,大多充满了由衷的好感和满心的期待,总是希望在下一季节目中继续看到他们的身影。而当后续节目中的常驻嘉宾发生更换之后,受众对新一季节目的兴致和期待值就会有所下降。例如,在《大侦探》第七季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的遗憾缺席,使得众多网友纷纷感慨:“没有撒贝宁的明侦是没有灵魂的”。

其二,屡次上演片酬违规、“阴阳合同”、偷税逃税行为等娱乐圈“塌房”事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波及综艺节目的正常播出。为进一步加强管理,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等问题,旗帜鲜明树立爱党爱国、崇德尚艺的行业风气。

2021 年 9 月 2 日,广播总局明确指出要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坚决抵制高价片酬、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开展专业权威文艺评论、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一旦某档综艺节目中参演的明星嘉宾发生类似的违法失德(即触碰红线)行为,那么整档节目将会受到巨大的震动。或删减该位嘉宾的所有镜头或利用 AI 手段对人脸进行技术处理亦或是直接停播某一期节目,无论是那种方式都会对受众的观感和节目的品牌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综艺节目在邀约明星嘉宾时要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评估。

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也是制约“综 N 代”节目创新发展的一大症结所在。尤其是网络综艺节目的人才培养目前陷入了一种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前中国综艺节目领域内普遍存在的一个软肋。除了极个别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之外,大多数综艺节目都还只能在东拼西凑的非专业化操作中运行,从节目策划到执行再到发行,很多情况下都缺乏比较成熟和经验丰富的创作团队,这恰恰是“综 N 代”节目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短板。

如果节目的主创人员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那么就无法形成具备竞争力的创作团队,也就会对节目的内容创作和节目风格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流动性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很多网络综艺节目的制片人、导演、策划等核心成员都是来自传统的主流媒体以及网络内容制作商。比如,《奇葩说》制作团队中的很多人才就是主持人马东从中央电视台引入的。另一种则是同一档节目在不同的制作周期因各种原因会轮换不同的创作团队。

一般而言,人才的流失主要是源自对资本的追逐或是对理想的追求,但只要存在这种变动,“综 N 代”节目的发展就会缺乏稳定性。或许乐观一点讲,人才的流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节目的整体活力。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缺乏专业的核心主创团队和内容原创能力,必定会限制综艺节目持续创新的脚步。因此,“综 N代”的节目制作团队应当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努力去筛选和精心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人才梯队,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如此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建设可持续的节目生态。

三、受众嬗变:媒介依赖与审美疲劳交织

媒介工具和技术的演进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媒介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而且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大众传播媒介效果的依赖模式》一文中提出了媒介依赖理论,又称“媒介系统依赖论”。

该理论被认为是理解个体受众与特定媒介之间依赖关系的经典理论,其基本思路是把媒介视为“受众-媒介-社会”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媒介以特定方式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求,而媒介最终效果的产生和形成取决于受众,受众在媒介化信息社会中越来越依赖媒介来理解社会。换言之,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个人需求,那么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日益深化,以手机为终端的社交媒介信息传播成为普遍现象,人们对媒介(尤其是短视频)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手机媒体的便捷利用和工具性分享使得用户逐渐迷失自我、忘却时间,尽情地享受短视频内容带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当代大部分用户完全可以被定义为信息茧房环境下的“短视频人”。

而在 5G 时代,中长视频的崛起一定是现象级的存在。随着中长视频的崛起,它们就能跟短视频形成彼此呼应、功能互补的协作体——短视频形成关注、设置议题;中长视频则对社会决策者的选择、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视频作为社会表达的主流语言便成为未来传播的一个重要转型。因此,综艺节目作为中长视频的代表之一,不能故步自封,要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适应用户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善于利用短视频进行节目宣传和议题设置,将短视频用户引流到中长视频中,从而实现综艺节目的跨屏传播。

此外,“综 N 代”节目的受众画像往往呈现出年轻化、粉丝化和圈层化的趋势,一些“有意思没意义”的季播节目已经很难满足 Z 时代受众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因为这类受众的主要特点不仅仅在于追求具有新鲜感的事物,更注重“综 N 代”节目中的深层内涵和理性表达。

然而,模式化的内容呈现、明星偶像的重复消费、原创能力的极度匮乏、情景广告的肆意泛滥很快就会引起观众们的审美疲劳,从而导致综艺节目口碑的不断下滑。其实,审美疲劳不仅仅体现在情感领域,作为人性的一部分,也会广泛存在于其它各个领域,尤其是受众的娱乐心态。而且会存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规律,前期节目越是受欢迎,观众的疲劳感就到来得越快。比如,一些节目在第一季成为黑马横空出世,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第二季在总结第一季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赛制、局部创新迎来了收视巅峰;而第三季或第 N 季照搬或套用既有内容和形式则会导致节目逐渐衰落甚至出现受众口碑断崖式下滑的趋势。因此,“综N 代”节目尤其要对观众的审美趣味敏感,要在熟悉中持续创新才能使“综 N代”走得更远更稳更长久。

总结

综上所述,当下以及未来的“综 N 代”节目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既要承担外部环境的巨大风险,又要努力破解潜在的内部危机,还必须要面对时刻发生的受众嬗变。当然,“综 N 代”节目的创新困境远不止于此,不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瓶颈。如何制定适合自身节目特色和发展目标的创新举措,是每一个综艺节目生产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