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鞋网,最新Sneaker潮鞋资讯分享!

手机端

篮球运动怎样避免受伤 打篮球的注意事项

时间:2018-02-01 16:56:53编辑:优鞋网

最近我们喜欢篮球的朋友们都知道,NBA赛场上是频繁的传出有球员受伤的新闻,最为篮球爱好者听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很难过的,身体强度那么强壮的NBA球员都难免受伤,那我们这些普通的篮球爱好者在打篮球的时候应该如何去保护自己呢,q6u网小编倒是有一些建议

篮球运动怎样避免受伤

篮球运动怎样避免受伤 打篮球的注意事项

1、平常一定要注意身体的维护和锻炼,比如踝关节,NBA很多球星都是会针对踝、膝等频发关节进行强化,你看很多NBA很多人放低中心突破的时候(比如韦德)脚和地面的贴合程度就知道了,普通人做的话肯定崴到脚;

2、有必要的话最好带上合适的护具,比如脚踝护具,比如小腿护具,这些不能说一定会让你状态更好,但是能让你更好地避免受伤;

3、开始前热身运动要做好,上年纪了身体就像柴油机一样,慢热;

4、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果经常伤的话,说明你经常在做一些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动作,可以像我一样从空中突破混合流转型成地板投手流,打普通的野球中投准就够了;

5、不要斗气,别人冒你或者赢你都很正常,带着一股气打球容易丧失理性进而伤身;

6、保持合适的运动频率,背靠背作战和身体疲劳情况下打球这种真不建议。

篮球运动怎样避免受伤 打篮球的注意事项

篮球运动会出现哪些伤病

篮球运动怎样避免受伤 打篮球的注意事项

受伤情况一:膝盖受伤

可以做一些对膝盖强烈刺激的运动,例如全屈膝运动、兔跳等,运动时使用护膝加以保护。

受伤情况二:手指、手腕戳伤

打篮球的时候,手指在受到较大外力作用的时候,则会戳伤手指。为了防止戳伤,在打篮球前就要做一些准备运动,例如多次伸张手指,用力撑手指,让指关节及其韧带更加柔软。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护具,例如用橡皮膏将容易受伤的手指关节部位缠绕几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正确的运球动作,避免对手指强烈的撞击。

对于手腕这种损伤职业运动员受不了,这属于接触性损伤,因此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戴护腕。

受伤情况三:脚踝扭伤

为了避免脚踝扭伤,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对踝关节周遭的肌肉训练,可以选择踮起脚尖走路这样的简单训练。在打篮球之前还应该清除场地上的碎石块等障碍物。

比赛前可先做脚踝准备操,即用脚侧踢球,强化该部位的肌肉韧带,也可以佩戴护踝加以保护。在运动中不管是起跳,还是落地,双脚都一定要使上劲,因为一般崴脚的都是在落地时脚步着地不平或是踩在了别人的脚上,但如果用上了劲,就可以尽量避免扭伤

受伤情况四:腰部拉伤

腰伤同样是篮球场上非常讨厌又非常频发的伤病,普通人若是在打球中折了腰,还会影响日常生活。那么在上场打球前,该做一些什么热身动作呢?保护腰部要对髋关节肌肉、腰部肌肉进行拉伸,增大活动幅度,篮球很多动作对腰部肌肉有要求,肌肉比较紧张的话容易受伤,此外冬天室外温度低,也容易拉伤。同时平时打球不要戴腰带。打球时护具戴多了,会给人体一个信号:不用肌肉去保护了。事实上,人体中的腰部肌肉本身就有天生的腰带作用。其实平板支撑就对保护腰部有帮助,可以激活腰部深层肌肉,能够稳定脊柱,减少腰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受伤情况五:脚肿疼痛

打篮球运动过度还可能会引起脚肿,且非常的疼痛。之所以脚会肿,这是因为当脚步接触地面时,脚部的骨头和皮肉之间的软组织会频繁地受到撞击,从而引发脚肿的发生。那么如何预防脚肿呢?在脚跟处垫上海绵、棉花等柔软物,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猛烈撞击对脚部软组织的撞击,从而预防脚肿的发生。

受伤情况六:膝伤

膝伤是职业运动员的梦魇,年龄偏大的篮球爱好者选择场地非常关键。篮球运动需要不停地跑跳,若是在水泥地上打球,对膝盖冲击力非常大,最好选择塑胶场地,甚至是木地板场地,减弱对膝盖的冲击力。此外,还要选择一双合适的篮球鞋,不要穿着皮鞋、休闲鞋就上场了,这也是为了缓冲冲击力。控制运动量也尤为关键。根据自己的体能控制运动量,在累了的时候改变一下打球的方式,比如说对抗赛改成投篮。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你感觉膝盖刺痛,必须立即停下来。

受伤情况七:球鞋摩伤

其实只要穿上干净且无皱纹的球袜,再穿上适脚的球鞋,应该可以预防。若是因球鞋的摩擦而产生的水泡,不要贸然将水泡弄破,最好先将该部位消毒,再用消毒过的缝针将里面的液挤出,保持干燥即可。

篮球运动怎样避免受伤 打篮球的注意事项

打篮球的注意事项

打篮球前的热身运动十分重要,场上运动时也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冲撞,舒适合身的运动服装有助于避免和减少运动时皮肤的损伤。此外,及时使用踝关节膝关节支持带和护具,可以减少关节损伤,也可选择戴眼镜和护牙套,增强自我保护。值得一提的是,还应该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对于轻微损伤和急性损伤的早期处理有好处。对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是制动、冰敷、加压、抬高患肢,必要时到专科医院诊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